唐诗故事丨闻人善即师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人间已秋 美文 唐诗故事丨闻人善即师

唐诗故事丨闻人善即师

2023-06-12 16:0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诗《闻子规》的后两句,很显然是对唐末当时社会及政治状况的讽刺,在那个乱世,最好是闭嘴少发表意见,因为说了也没人听,不如紧闭尊口既省力又安全。

“ 举世尽从愁里老,谁人肯向死前闲”录自杜荀鹤的七律秋宿临江驿,这是诗人为了功名在来往于长安的道路上奔波了好几年后,虽然一事无成但仍不能罢休,感叹而写了此诗。

秋宿临江驿

杜荀鹤

南来北去二三年,年去年来两鬓斑。

举世尽从愁里老,谁人肯向死前闲。

渔舟火影寒归浦,驿路铃声夜过山。

身事未成归未得,听猿鞭马入长安。

此诗的意思是:我南来北去好几年,来来去去跑得头发都花白了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,都是因为忧愁而衰老,有谁又能在死以前,不再为世事操心,闲下来过舒坦日子呢!你看在那昏暗的灯火影中,打渔船正顶着寒风归来。为了赶路,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还在驿马的铃声中翻过山岭。我至今一事无成没法回归故乡,只好再鞭打着马匹,听着旅途上的猿啼向长安进发。

记得有一个笑话说:为什么要儿生下来屁股是青的,而且啼哭不止。因为规定投胎到人间去的鬼魂他明白,到人世就要辛苦劳累一辈子,因此迟迟不肯降生。押送的小鬼急了,使劲给他屁股上一脚,他一跟斗就降生到了人世间,屁股被踢青了,因为不愿来而委屈得哇哇大哭。

上诗的第三句“ 举世尽从愁里老”是从古至今永远不变的事实。因世界上的任何人,不论他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如何,总有他的苦恼与忧愁。而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断地解决这些苦恼与忧愁中度过的,而在解决的过程中,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。诗第四句“ 谁人肯向死前闲”,说的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,而且是人们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。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,享用了社会给予的一切,因此不论自己所处的现状如何,哪怕是物质生活富裕无比,也应该继续努力,为人类社会忙碌到生命终结。

“ 逢人不说人间事,便是人间无事人”摘自杜荀鹤的七绝《赠质上人》:

赠质上人

杜荀鹤

翫坐云游出世尘,兼无瓶钵可随身。

逢人不说人间事,便是人间无事人。

诗中的“ 上人”,是对和尚的尊称;“ 质”是和尚的法号:诗中的“ 翫坐”,坐即静坐,对和尚而言为打坐参禅。诗的意思是:你或是坐禅或是云游四方真是超脱了世俗,随身连水瓶和饭钵都不带。遇到人从不说人世的俗事,真是一位既无烦恼又无牵挂的无事之人。

诗的最后两句,可以认为是前面那首《秋宿临江驿》中“举世尽从愁里老,谁人肯向死前闲”两句谚语的补充。等于诗人在这里告诉读者说:“ 只有从不说人间俗事的人,才能达到既无烦恼又无牵挂,成为真正超脱世俗的闲人。”可事实上,任何人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。就拿诗人赞美的那位质上人说这位和尚他如果想活下去,必定要穿衣吃饭,这样,他就必然要与他人接触,而且非说“人间俗事”不可。另外,如果他不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和尚,云游四方时不随身带水瓶和饭钵也是过不下去的,总不能在化斋饭时还要施舍者给你一个饭碗吧(唐代时还没有一次性的餐具)。如果质上人是个非常有钱的和尚,为了管理钱财,那他更不可能不说“ 人间事”了。由此可以知道,《赠质上人》这首诗不仅是赞美质上人之作,很可能具有更深刻的讽刺意味。

“ 莫道无金空有寿,有金无寿欲何如”摘自杜荀鹤的七律《戏题王处士书斋》:

戏题王处士书斋

杜荀鹤

先生高兴似樵渔,水鸟山猿一处居。

石径可行苔色厚,钓竿时研竹丛疏。

欺春只爱和酷酒,讳老犹看夹注书。

莫道无金空有寿,有金无寿欲何如?

诗题中的“ 处士”,指隐居不做官的读书人。诗的意思是:先生你真高雅好似渔人和樵夫,住处与水鸟及山中的猿猴为伴。石子小路很少行走青苔已长得很厚,经常砍竹做钓竿使竹林都稀疏了。春天有什么可爱还不如你喝未过滤的酒(唐代无烧酒,只有类似现代酵糟的米酒,一般都自己酿造,酒熟后须滤去其中的米渣再喝)。谁说你老了,你的眼睛仍能看有小字夹注的书。别说王处士他没有金钱只有长寿不好,要是有钱却没有寿那又有甚么意义呢!

此诗的最后两句,是诗人用唐代谚语来赞美王处士安于贫穷的隐居生活,纵然无金但有寿,比有金无寿岂不好多了。

“ 偷撏白发真堪笑,牢锁黄金更可哀”摘自杜鹤的七律《重阳日有作》:

重阳日有作

杜荀鹤

一为重阳上古台,乱时谁见菊花开。

偷猴白发真堪笑,牢锁黄金更可哀。

是个少年皆老去,争知荒冢不荣来。

大家拍手高声唱,日未沉山且莫回。

重阳日即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(详见本书第十五章)。诗的意思是:因为重阳节登高,我爬上了古台,在这战乱频繁的时代有谁能见到菊花开放(重阳节赏菊是自古至今的习俗)。偷偷地拔去新出的白发真是可笑,可将金钱牢牢地藏起来不用,那就更可悲了。所有的少年都会变成老头,怎么知道荒凉的坟地就不会变成热闹的场所。大家都拍手高声唱歌高兴高兴吧,不到日落西山时不回去。

上诗的第三、四两句,可以认为是诗人对自己某些想法和做法的自嘲,而又兼嘲笑有相同行为的世人。谁都知道,人老了白发总是越来越多,是拔不干净的。可在刚长出几根白发时,总要把它拔掉,好像这样能留住青春。诗第四句“ 深锁黄金”这种思想,就是现代人所谓的“占有的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满足”。这种想法应该说有双重性,好的一面是,它激励人不断地努力克服困难,创造出物质或精神财富,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,但在获得了财富之后不能完全深锁不用,如果以占有财富为乐,那就会走向另一面,导致贪得无厌,造成巨大浪费甚至犯罪。可见,如果真的深锁黄金不用,那就不仅是可悲了。

诗人杜荀鹤还有一首五言诗,是他的弟弟出远门求学或谋生送别时所写:

送舍弟

杜荀鹤

我受羁栖惯,客情方细知。

好看前路事,不比在家时。

勉汝言须记,闻人善即师。

旅中无废业,时作一篇诗。

此诗的意思是:我是久在外面旅行惯了的人,远行在外的各种困难都很清楚。要注意路前面发生的情况,不比在家时可以马马虎虎。我平时勉励你的话要牢牢记住,看见别人的长处都应该学习。旅途中不要荒废了学业,经常写诗作文练习手笔。

此诗正是一位慈爱的兄长对将出远门幼弟的教导,语言亲切道理浅显,充满了人情味,尤其第六句的“闻人善即师”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取的名言。

如果我们家里有一位即将出远门求学或谋生的孩子,家长把杜荀鹤的这首《送舍弟》抄给他,可以说是最好的临别赠言了。

往期推荐:

唐诗故事丨闻人善即师——入诗的唐代谚语(一)

唐诗故事丨朝餐是草根,暮食仍木皮——平民的苦难(二)

唐诗故事丨朝餐是草根, 暮食仍木皮——平民的苦难(一)

来源:王署《新编唐诗故事》

编辑:齐雯悦

校对:教育中心

终审:新闻中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